现如今,全球的石油贸易都受到了WTI与Brent原油期货价格的影响。
定价体系的发展
第一阶段:石油工业早期阶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石油仅仅作为普通商品流通,因此石油价格多由供求关系决定,并且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各个石油公司之间恶性竞争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第二阶段:“七姐妹”时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石油燃料的战舰以更快的速度与更强的机动性打败了以煤炭为动力的战舰,使得各个强国开始重视石油对本国工业的作用,并积极确保自身石油供应的安全。战后,在各国政府的暗中控制下,BP、壳牌、埃克森美孚等七个主要国际石油公司在苏格兰签订了《阿奇纳卡里协定》,划定了各自的市场份额与统一的定价方式,即无论石油的原产地是哪里,其价格均为墨西哥湾的离岸价格加上从墨西哥湾至目的地的运费。统一定价保证了西方各国的原油供应,但却极大侵害了石油资源国的利益。
第三阶段:OPEC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石油资源国政府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广泛开展石油国有化运动,并且为了对抗西方石油公司,产油国之间开始联手合作,使得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1960年应运而生,并且OPEC在1973年单方面宣布收回西方石油公司的定价权。
在OPEC掌握石油定价权的时期,为了获得稳定的石油收益,保障本国利益,消除不必要的价格波动成为各产油国的首要目标。为达到稳定价格的目的,OPEC对各成员国实行固定产量配额制,而沙特则成为OPEC内唯一一个保持机动石油产量的产油国,通过调节总产量来维持OPEC官方价格。同时,石油也成为石油输出国手中的一项武装,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之中,为了报复西方国家对以色列的支持,OPEC宣布对西方各国实施石油禁运,致使油价暴涨从而引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油价暴涨对西方各国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压。
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其他非OPEC产油国的产量逐步上升,使得沙特为维持OPEC官方价格不断缩减本国产量,使自身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终于,在1985年年底,沙特宣布放弃维持OPEC官方价格的策略,并实施通过增产抢占市场份额的策略,这也宣告了OPEC定价时代的离去。
第四阶段:交易所时期
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对西方各国经济造成严重损害之后,经合组织国家开始联合成立国际能源署(IEA)以应对石油供应问题,并开始将石油贸易逐步转移至现货市场。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OPEC失去对市场的定价能力之后,各个现货市场及交易所开始兴起,并且在国际石油定价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迄今为止,在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主导的定价体系之下,国际石油市场普遍采用公式定价法,即基准的期货价格为定价中心,不同地区、不同品级的石油价格为基准价格加上一定的升贴水。
主要现货及期货市场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现货市场与交易所在石油定价体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直到现在,全球石油的定价也是通过这两个市场来完成的。
目前全球范围主要的石油现货市场有西北欧市场、地中海市场、加勒比海市场、新加坡市场和美国市场。而对全球石油价格影响巨大的分别是欧洲市场、亚洲市场以及北美市场。西北欧市场主要以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安特卫普为中心,为英、法、德、荷等国服务;新加坡市场因地理位置优越成为东亚与南亚的定价中心;而美国由于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因此墨西哥湾港口地区与东海岸纽约港地区也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石油现货市场。由于运输和储存的特性,现货市场上的石油立即交割并不经常发生,一般会有1025天的估价期,因此,现货市场上的价格也一般反映的是1025天之后的远期价格,所以一般市场上的交易会选择相近月份的期货合约报价,再加上距离与品质的升贴水来确定价格。
此外,全球各地分布着大量石油交易所交易着不同品级的石油期货,但最有影响力的当属在ICE交易的北海布伦特(Brent)原油与NYMEX交易的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据统计,每天在ICE与NYMEX交易的原油总量达到了近10亿桶,超过了全球每日原油需求量的10倍。因此,这两个交易所的原油合约能够很好地反映市场价格变化;并且由于交易量巨大,基本可以排除受到人为操控的可能性。因此,Brent原油期货与WTI原油期货逐渐演变成为全球石油贸易中的基准油价。
主要期货合约
全球各地有着成百上千种不同品质的石油,以及在不同交易所交易的众多石油期货合约。因此,为方便全球各地之间的石油贸易,交易商需要选择一个被市场普遍认可的基准价格用作定价,而Brent合约与WTI合约由于自身良好的流动性以及深处全球石油消费中心,因此成为全球石油贸易中的基准油价。Brent合约价格主要成为亚欧大陆的参考价格,而WTI价格主要反映北美地区石油供需关系。
Brent合约
在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与挪威在北海地区发现大量石油资源并开始共同开采。随着开采规模的扩大以及商业化程度的提升,生产商与炼厂急需某种方法来应对油价的波动与不确定性。因此,在1988年,Brent期货合约应运而生。
Brent原油是一种轻质低硫原油,并且由于它是在海上开采,所以非常便于海运,可以直接通过油轮运输至全球各地。也正是它“高品质、易运输”的特性,使得中东、非洲与南美等产油国均使用Brent期货合约作为本国石油的基准价格。
Brent油田坐落于英国北海地区,产品通过管道运输至Sullom Voe地区储存。在Brent合约最初设立的时候,作为交割用的油品仅仅以Brent油田所产的轻油为基准;而后,随着现货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为了增加流动性,Brent期货合约的可交割油品从单一的Brent原油扩展到包括Brent、Forties、Oseberg和Ekofisk四种原油在内的一揽子原油,而我们当前所说的Brent油价即以交易量为权重的BFOE一揽子油价。这四种油品都可用于交割,并且使用Brent指数价格进行交割结算。
采用一揽子原油作为基准原油有利于扩大基准价格的市场基础,但是Brent、Forties、Oseberg和Ekofisk四种原油的油品与含硫量各不相同。比如,Forties与Oseberg的密度较小,含硫量较低,且质量较高;而Ekofisk的质量较低。而这些原油都可以用于远期和期货交割,这就导致了合约的卖方更倾向于使用低品质油进行交割而非高品质原油。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卖方需要根据油品支付一定的升贴水。比如,当前比较流行的普氏报价中引入了品质折扣系数和品质溢价因子;其中规定当卖方交割的原油含硫量超过0.6%时,每超0.1%硫分,卖方需要向买方支付60美分/桶;而在接收到较交易所所保证的品质更高的原油时,买方需向卖方支付一定的费用作为回报。这就激励了卖方更多交割高品质原油。
WTI合约
在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是流动性最好的石油品种,因此也成为美国国内的基准油品;其他品质的石油在交割时需要根据油品差异交付一定的升贴水。与Brent原油不同的是,美国石油多产自在岸油井,且WTI原油交割地在美国Oklahoma州的库欣地区;由于美国的输油管道四通八达,石油贸易一般通过管道运输来完成,并且不同于海运费率,管道运输的费率是相对固定的。
在北美石油工业的初始阶段,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的Western Pernnsylvania和Eastern Ohio,以及加拿大的Southern Ontario地区。随着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产业中心也逐步转移至当今美国的Texas和Gulf Coast,以及加拿大的Alberta。在石油工业发展的过程中,美国Oklahoma州建立了大量的石油运输管道用以运输石油至中西部炼厂,这使得Oklahoma州的库欣地区成为美国石油运输的集散地。当美国的石油生产中心转移至西德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之后,生产出来的石油流向分为两个部分:或是直接南下运输到美国墨西哥湾的炼厂,另一个是北上运至WTI原油的交割地库欣地区,再通过管道向北运至美国中西部炼厂。此外,加拿大南下的石油也通过keystone管道运至库欣地区储存,这使得库欣自然而然的成为美国石油市场的定价中心与交割地。
现如今,全球的石油贸易都受到了WTI与Brent原油期货价格的影响。由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加之美国的金融地位,因此WTI原油期货合约一度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和拥有最大交易量的期货合约。然而,由于受到出口限制,WTI油价更多反映的是北美市场的供需关系。而BrentT原油期货合约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包括迪拜/阿曼与普氏在内的亚欧市场的报价都挂靠Brent价格,因此能够更好地反映全球的供需状况。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网)